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古往今来的红顶商人们,游走于商业和政治跷跷板的两端,如何能不高危?稍不留神,即坠入万丈深渊 

几天前见一位央企高管,席间谈起业内频发的贪污受贿案件,他不禁掷箸长叹,国企高管都是高危人群啊。这位仁兄年纪不过50,却已是两鬓染霜,满面倦容。笔者对他不仅有一些高尚的心酸,也有一些低俗的幸灾乐祸。正应了一句话,风光背后是险峰。

自1889年张之洞创建汉阳铁厂—这可以算作中国第一家国有企业吧—以来,历时120年,国有企业的一条根本依然不可动摇:企业领导人由上一级政府机构任命—顶子由官家给,所以还是“红顶商人”。

红顶商人风光无两不用细说。在我们这个有着“重农轻商”传统的古老国度,一个商人能够戴上红顶子,搁晚清起码是三品,搁现在至少也是司局级。凡能获得红顶的商人,不少的确可以说是人中之龙,因为纵横开阖于政商两界,庸常之人恐怕连两边的门儿都摸不着。

不过,清朝以来,红顶商人其实一直就是“高危人群”。印象中除了云南“钱王”王炽的结局好一些,浙江富商胡雪岩、福建富商伍秉鉴等人的结局都不太好,不是被自己人干掉,就是被洋人干掉。

风险来自何处?商场之上行官场之事倒也罢了,倘若在官场之上行商场之事,就埋下了风险种子。

商业之事,是在法律范围内实现收益最大化,核心本应在于效率。政治的根本则在于确证权力长期有效,其核心本应在于公平—商业与政治相当于天平的两端,此消彼长且互无交集。古往今来的红顶商人们,游走于这个跷跷板的两端,如何能不高危?稍不留神,即坠入万丈深渊。

放眼当下,政府对各级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管理不可谓不严,考核指标不可谓不细。既有国资委,又有纪检部门,层层把关。可是,仔细琢磨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》,发现国资委就像要求政府官员一样,对其所辖的国有企业领导人提出廉政要求:这其实无异于在商场之上行官场之事,难怪只能收到隔山打牛之效。

以近日电信业连续暴发的腐败案为例,四川移动音乐基地负责人李向东,不可谓不是能干之才,将无线音乐业务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最终打造成为移动业务里的一座金山。相比其他经济发达省市,四川移动能在中国移动各地方公司中排到第四位,实属不易。

换作一家纯粹的企业,这等业绩优秀员工,自然应该获得重用,奖金和升职是理所当然。然而,国有企业中的行事规则并非如此简单清晰,历来国企高管任免不仅仅以经济效益论职位高低。事实上,音乐基地的利润一直直接上交中国移动总公司。

此处无意为李向东辩护,不论何人,自然应当有罪必究。不过,人非圣贤,岂能没有个人欲望,更何况周边还有说不清的家人、亲戚、朋友、同学等种种关系缠绕……比较合理的规则能够将欲望转化为正面动力,此即现代管理人常说的激励机制问题。

国有企业里并非没有激励机制,只是被官场意识形态严重扭曲,因此国有企业领导者很少在商言商,或者他们所言的是另一种商。比如,眼下国资委提出做大做强,很多国有企业蜂拥而上,只顾做大规模,不顾效率与回报,目的在于为个人升职制造政治资产。

至于利用企业为个人谋求小利,则更可说是普遍存在的“潜规则”了,其受益者则不仅仅是企业中人,还有更大的一个介于官场与商场之间的利益群体。

改革开放30多年过去,国家繁荣一时。近几年出现新现象,改革初期势头蓬勃的民营企业,似乎正在让位给国有企业。这些国有企业体积成长惊人,对于中国未来增长的利弊还有待探讨。但可以肯定,随着国有企业规模壮大,牵扯的利益也就越多,未来国有企业高管出事的机会也就越大。如何防范将是未来国有企业监管部门的一大挑战。

几年前,不少在国企的朋友,几乎人手一本台湾作家高阳所著《胡雪岩》,认真之情胜过学“三讲”,其情形颇为好笑。其实,记住胡雪岩同志“前半夜想别人,后半夜想自己”这句名言足矣,其他的不晓也罢。

本文来源于《新世纪》周刊 2010年第29期 出版日期2010年07月19日
话题:



0

推荐

黄震

黄震

21篇文章 12年前更新

投资业者

文章